【工经之声】规模已超美日德总和,中国为何还要“把制造业搞上去”?-北京华立恒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工经之声】规模已超美日德总和,中国为何还要“把制造业搞上去”?

时间:2019-09-25 作者 :管理员

制造业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性问题,制造业竞争力和发展质量的大幅提升,是解决未来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根本性挑战的关键。

“把

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从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对抓好制造业、抓好实体经济提出明确要求,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随着中国经济和制造业发展阶段的变化,近年来学术界和社会出现了一些声音,不同程度地质疑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主体和基础地位。

梳理一下,这些观点通常基于以下三类证据。

一是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足够大,中国制造业在2004年超过德国,2006年超过日本,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大国。201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0027亿美元,是制造业规模第二大国家美国的近两倍,规模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大制造强国之和。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空间不大。

二是中国制造业的比重已经足够高,2018年,中国制造业比重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29.4%,已经达到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的峰值,未来中国制造业比重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很小。

三是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产能过剩现象,制造业过快增长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因此应当通过放缓制造业增长来解决制造业造成的问题。

仔细分析,以上所有关于制造业的判断和批评都构不成否定中国发展制造业的论据。更加全面地分析中国经济和制造业的基本事实可以发现,以上论据的正确政策引申绝对不是放缓制造业发展,而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制造业发展战略要适时调整,并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伴生的各种问题。

首先,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经济体,并建立了门类最为齐全的制造业产业体系,但中国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较美、日、德等工业强国仍有较大差距,换句话说,中国制造业工人付出较美、德、日等国家同等的劳动时间和强度,但创造的价值和获得的报酬却远远低于这些国家。二是中国在芯片、基础软件、高端机床、先进材料等底层技术、核心零部件和关键设备等方面仍然严重依赖发达工业国家,美国之所以可以通过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禁售封杀部分中国高技术企业,就是因为中国制造业缺的问题仍未解决。

其次,中国制造业比重虽然已经达到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比重的峰值,但参考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制定制造业比重达到25%的目标以及韩国接近28%的制造业比重,同时考虑德国和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制造业比重高更应当被理解为一个中性的经济事实,而不是存在的问题。

最后,产能过剩、生态环境问题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普遍现象。20世纪初期,美国汽车整车厂超过200家,不可谓产能不过剩;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针对传统产业实施退出援助的主要原因也是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此外,发达工业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总体上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恰恰说明中国制造业通过重化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优化发展的任务还很重。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制造业强则国家强。英国凭借机械化的大发展而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德国通过促进重化工业发展和工业研发中心建设成为欧洲强国,美国由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勃兴和现代公司制的创新而实现国家竞争力和国防实力的快速赶超,日本则凭借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和精益制造的发展而跻身世界强国。

制造业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性问题,制造业竞争力和发展质量的大幅提升,是解决未来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根本性挑战的关键。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来自外部,美国等国家的抑制和打压;二来自内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出现的增长速度下降,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应对外部挑战,一方面要积极地融入更加开放包容的全球贸易投资秩序,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提升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通过核心技术和关键工业产品的自主化,有力保障国家安全。对于内部挑战,南美以及东南亚等部分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产业层面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制造业过度依赖外资和技术引进,没有形成独立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制造业企业和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创造更多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中国作为后发国家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

需要强调的一点,虽然把制造业搞上去首先是要提升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但保持制造业必要的增长速度也仍然是把制造业搞上去的题中之义。从各国工业化的经验看,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和技术能力提升一定是在制造业保持足够增长速度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不可能在制造业不增长或负增长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把制造业搞上去必然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其核心是提升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其前提是制造业仍然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主体和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坚定把制造业搞上去,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是未来中国能否克服一系列重大战略性挑战的关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